現在搜尋結果越來越常出現 AI 摘要 (AI Overview 或 AIO),而且通常都是整個畫面最醒目的位置。那有什麼AI摘要優化的建議嗎?如果你的網站沒出現在那區,點擊率真的會被吃掉一大塊。雖然這功能在國外已經越來越普遍,但我們發現很多台灣使用者還沒那麼習慣閱讀這種 AI 自動生成的摘要內容。不過這種不習慣,說穿了就是早期優勢,因為你現在卡進去,未來就很可能被 Google 當成「可信的首選資料來源」。
最近 Google 終於給出一些針對 AI Overview 的公開說法,我們覺得這一波資訊值得好好整理一下。不只幫助你理解它怎麼選內容,也讓你知道要怎麼做,才比較有可能被它「看到」。
>>延伸閱讀:AIO是什麼? 怎麼觸發、怎麼上榜、AIO與SEO該怎麼搭配?
Google 怎麼定義 AI Overview 的內容來源?
不是從一篇文章 copy 貼上
Google 明確表示,AI Overview 並不是從某個網站直接剪貼段落上去。它是從整個網路上找出一堆資訊來源,然後讓 AI 自己去統整、生成一段能幫助使用者快速理解的內容。換句話說,AI Overview 不會像以前的知識面板一樣「直接引文」,而是更像是一篇即時綜合報告。
不是 Schema 就能上榜
你有加結構化資料(Schema)很好,但這不是AI Overview排名關鍵。Google 自己也說,它不是依賴結構化資料去決定要不要引用你的內容。最重要的還是「你的內容有沒有清楚回答到搜尋者的問題」,比起技術標記,內容本身的清楚度跟回答力更重要。
>>延伸閱讀:AI Overview 排名怎麼算?我們用 Semrush 數據幫你拆解
Google 有說明過這些邏輯嗎?
其實 Google 在他們自己的官方說明裡就有講,AI Overview 是從整個網路中擷取多個資料來源,再透過 AI 整理出一個「對使用者最有幫助的答案」。不是只有抓一篇文章、也不是靠什麼特別的標記,而是直接看內容本身有沒有辦法幫使用者解決問題。
他們還特別提到,這些 AI 摘要裡面會自動附上相關的連結,讓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,還是可以點回去看完整內容。換句話說,Google 的 AIO 就像是「幫你先讀過一輪的人」,然後把整體資訊快速彙整給你。你內容好不好、架構清不清楚,它其實都會一一讀進去。
AI摘要優化建議:怎麼提高出現在AIO裡的機率?
回答力比關鍵字更重要
如果你還在塞滿一堆關鍵字,那你真的該調整一下寫法了。AI Overview 重視的是:
這篇文章到底有沒有回答到使用者所搜尋的問題?
而不是有沒有塞進完全比對的關鍵字 (exact match keyword)。像我們實際看到一些上榜的內容,常常一開頭就是明確回答,再往下補充細節。這種「先解答,再說明」的結構,現在很吃香。
EEAT是一定要到位的
Google AI摘要看的不是誰網站做得最花俏,而是你有沒有EEAT「經驗、專業、權威、可信」。這也正是為什麼像 Dcard, PTT, Facebook, IG, Amazon 這類網站超容易上榜,因為它們的內容不是自說自話,是有脈絡、有討論、有被人信任的證據。這才是 AI 想學習的內容風格。舉個例子來說,你應該不會在Google的第一頁看到一個IG貼文然後沒人在討論的一個話題或沒有人Follow的threads。
>>延伸閱讀:什麼是EEAT? 搞懂 Google 最重視的內容品質原則與SEO關鍵邏輯
寫法要讓 Google AI「讀得懂」而不是「堆滿字」
我們遇過很多網站內容是亂寫的想到什麼寫什麼,什麼都講,什麼都不清楚。Google AI 再聰明,也不是通靈,它還是得要有清楚段落、有邏輯的小標題、可以快速理解的上下文。這就像你寫一篇報告是給高中生交作業一樣,越白話、越清楚、越有順序,Google 就越能理解你到底想說什麼。
但話說回來,如果你連 SEO 的基本功都沒做好,連內容的架構、分類、邏輯都亂七八糟,Google 就算想抓你內容進 AI Overview,也不知道從哪抓起來。AIO 是建立在 SEO 打底的基礎上。
所以基本的技術與站內SEO層面都要好,想被AI摘要出現那SEO也是基本的。不會寫SEO文章的,可以參考下面連結。
>>延伸閱讀:SEO文章該怎麼寫?架構、流程、範例總整理
我們實際觀察到的 AI Overview 特徵
哪些網站常常被引用?
以美國的AIO來說,Quora 與 Reddit 絕對是代表性案例,因為使用者寫的經驗分享很真實、很長、也很自然。其他健康醫療類網站(Mayo Clinic、Healthline)、論壇、亞馬遜的評論(如果是產品的話)也常上榜,因為專業背書明確。還有像是 Wirecutter、Tom’s Hardware 這類技術產品評測型網站,也經常出現在 AIO 區塊。他們的共同點都是: 有經驗、有立場、有細節。
>>延伸閱讀:Reddit 為什麼讓 SEO 越來越強?因為它正中 EEAT 的核心要素
我們怎麼幫客戶調整內容方向?
我們會從兩件事下手,一個是小標題要清楚,一個是段落邏輯要對齊使用者的搜尋意圖。比如原本寫「這個產品很不錯」,我們會改成「這產品適合什麼樣的使用者?」然後再往下展開優缺點比較。這種有提問、有解答的寫法,不只是好讀,也超符合 AIO 參考的格式邏輯。但前提,這篇文章需要先排名,且有討論度!
AI Overview 跟傳統排名的關係變了什麼?
不是排名第一,也能上 AI Overview
不過 Google 說得很清楚:AI Overview 不一定是從排名最高的網站裡抓內容。很多時候它引用的內容,反而是排在自然搜尋第 5、第 6,甚至第 10 名的網站。這也代表了一個新的戰場:只要你能回答得好、有價值,AI 還是會看到你,也不是上個LLMs.txt就好了。
會不會影響 CTR?我們怎麼看?
當然會,而且會影響得很大。尤其是如果你有被 AI Overview 引用,而且還被加上連結,那就像是在最前面打了一支免費廣告。但如果你沒出現在那區,可能就會變成別人吸走你的流量。SEO 現在不是只有拼第一,而是拼「能不能被 AI 點名」。
久而久之Google會發現,怎麼每次把你放在後面一點都沒人點,但把其他人放在後面,就有人點,那你的網站一定是不吸引人的。或是每次有人從AIO點進去後,你的網站跳出率就超高,那一定是不重要的。
SEO 還重要嗎?我們認為「更重要」了
AIO 沒有取代 SEO,它是站在 SEO 基礎上延伸出來的產物。如果你連網站都沒有、連內容都亂寫,Google 是不可能信任你的。唯一的例外,就是有人幫你講話,比如有部落客推薦你、有大網站幫你背書,這就是反向連結屬於 off-page 的範疇。但老實說,對大多數人來講,最穩的方式還是從 SEO 基礎開始打起。
>>延伸閱讀:反向連結(backlink)是什麼?教你7大觀念與避開陷阱
台灣人還沒習慣,但這就是卡位的最好時機
我們知道現在台灣使用者對 AI 摘要還不太熟,但 Google 已經在大幅推進這項功能。等大家都習慣了,你再來卡位就太慢了。現在正是最好機會。這波 AI Overviews 絕對會影響未來幾年的搜尋邏輯,但不代表你要完全換寫法。相反地,你應該是在原本 SEO 的基礎上,把「回答力」和「可信度」再拉高一層,這才是最穩的上榜路線。Google 想找的是能被信任的內容,而不是看起來厲害的內容。